一名地面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的时候,发现飞机起落架上的金属杆缠绕着一件衣服。
这一发现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,他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起落舱,竟发现里面蜷缩着一位几乎昏厥的少年。
他爬机飞越万米高空,在零下40℃的低温且缺氧的环境下,硬生生地飞行了1.5小时,竟然生还,成为航空史上一个另类的奇迹。
父亲在广东打工,04年时,每月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,经济状况在当地算是比较差的。
升入初中后,一次偶然的机会,梁攀龙随同学去网吧上网,从此便迷上了打游戏,一发不可收拾。
他开始逃学逃课,把母亲给的早餐钱,都用来充了网费,有时候泡在网吧彻夜不归,学习成绩一落千丈。
2004年3月,梁攀龙偷偷爬上火车,一路忍饥挨饿,到了湖南张家界,靠着捡废品换来的钱,在张家界玩了一个星期后才回家。
2004年9月,梁攀龙再次离家出走,他跑到了贵阳,结果遭遇车祸,撞伤了腿。是贵阳、怀化两地报纸联手,加上民警的帮助,才终于帮他找到了家人。
但梁攀龙并没有因此消停下来,在父母的责骂和管教下,他变得越来越叛逆,开始策划着如何才能离开父母、远离家乡。
不久后,梁攀龙第三次离家出走,也正是这一次,让他成为了轰动全国的新闻人物。
2004年11月,梁攀龙跑到怀化火车站,悄悄爬进了一列货运火车的空车厢内。
他在车厢里睡得迷迷糊糊,火车中途停靠时,工作人员发现了他,他径直跳下车厢,飞也似地逃跑了。
看着周围荒凉而陌生的环境,梁攀龙有些忐忑,却也有些兴奋,只沿着铁路一直朝前走,走了很远后看到站牌,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昆明。
同样的经历让两个孩子一见如故,很快成了好朋友。但他们知道,不久后,救助站就会把他们各自送回父母身边。
他们都不愿回家,于是商量了一个办法,趁着工作人员不注意,偷偷逃离了救助站,再一次踏上了流浪之旅。
两人在街上闲逛了一天,傍晚的时候,看到附近机场起落的飞机,心想反正也无处可去,不如趁此机会,到机场里逛逛。
他们来到昆明国际机场,借着夜色的掩护,利用身材瘦小的优势,从围栏的空隙间挤了进去。
他们在草坪上玩耍,玩累了,就躺在草坪上睡了一觉。醒来时,看到不远处停着一架飞机,便萌生了去飞机上玩玩的想法。
可是,飞机的舱门有三四米高,他们根本上不去。围着飞机转了一圈,最终发现在起落架的上方,有一个空间。
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两人顺着起落架爬了上去,空间不大,但对两个瘦小的孩子而言,藏身已经绰绰有余了。
前所未有的冒险,让两少年既紧张又兴奋,他们缩坐在起落架舱的角落里,静待着飞机的起飞。
剧烈的震动,以及发动机巨大的轰鸣,令躲在起落舱中的两个少年慌乱起来,他们手忙脚乱地摸索着,努力抓住周围可以依附的东西。
狂风从舱口灌入,吹得人无法呼吸,梁攀龙险些被卷出舱外。他紧紧抱住身边的一根金属杆,咬牙坚持着,死也不敢松开。
又是剧烈地一震,飞机抬离了地面。梁攀龙看到同伴忽地闪了一下,定睛望时,那个角落已然空空如也。
他已没有退路,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怀中的这根金属杆,犹如落水者抓着仅存的一根救命稻草。
接着,起落架开始往舱内回收,复杂而冰冷的机械构件,朝着他的身体缓缓挤压过来。
他本能地贴紧角落,瘦小的身躯再一次彰显了优势,让他在起落架与舱壁的狭小缝隙间得以存活。
幽闭的空间,孤独和恐惧潮水般包裹着他,他怕极了,想呼救,但航空发动机的轰鸣,掩盖了一切声响,也阻断了他与外界联系的任何可能。
飞机航行在万米高空,稀薄的空气和零下几十度的低温,让梁攀龙渐渐觉得呼吸困难。
他所感知到的“热”,是体温调节中枢在极度低温下出现的感知麻痹,这也是为何许多冻死的人会脱掉衣服的原因。
但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他,此时的飞机已经飞临重庆,飞机开始下降,舱内温度逐渐回升,缺氧状态也有所好转。
9点30分,飞机准备降落,起落舱的舱门重新打开,猝不及防的梁攀龙,随着起落架被甩出了舱外!
他踏在飞机的轮子上,死死抱着起落架,几百公里时速产生的风力,吹得他脸都变了形。
生死关头,他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,竟凭着顽强的意志,扒着起落架,一点点爬回了舱内。
飞机落地后,地面工作人员发现起落架上缠着一件衣物,于是检查起落舱,发现了缩在角落、浑身颤抖的梁攀龙。
在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后,医生表示,这个孩子能存活下来,算得上是一个奇迹,良好的肌体和顽强的意志力,帮他撑过了极端条件下的高空之旅。
他的听力和视力严重下降,最开始的几年,耳朵经常出血流脓,诊断为航空性中耳炎和噪音性听力受损。
2005年3月,梁攀龙父母向昆明机场和四川航空提出索赔,认为是他们监管不善,才让孩子有机会进入飞机。
根据判决理由,梁攀龙的行为是自己犯错,且给飞行带来了安全隐患,这样的行为不能被鼓励,且应严肃批评。如果法院支持这一请求,将有极大可能被他人误解,纵容更多不法分子,以此为由进行索赔。
不久后,父母将“梁攀龙”改名叫“梁子松”,因为他们觉得,“攀龙”这个名字取得太大了,龙是不能攀的,所以才去“攀飞机”。
如今,梁攀龙已是而立之年,他定居重庆,在这座让他重生的城市,有了自己的家庭,开了一家宠物店,日子过得平和美满。
2022年,当记者找到梁攀龙,想要了解他当下的生活时,他曾发出这样的叹息:“读书还是有用的,那时太年轻不懂事,太叛逆。”
在过去的30多年里,梁攀龙似乎一直都在追求“自由”的生活,就像千千万万的普罗大众在生活底层苦苦挣扎,只为了能过上理想的生活。
“他一下子就没了,他死了,我活着。他非常可爱,长得像哈里·波特,我至今还清楚记得他的样子。然而,就在飞机升空的那一刻,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没有了。”
珍惜生命,珍爱健康,不要让一时的冲动轻狂,给人生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