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《智慧养老家居产品通用技术要求》正式施行,直击当前部分适老化产品痛点:说明书复杂难懂、操作流程繁琐、功能设计脱离实际......这些痛点不难看出——科技与银发需求之间仍有距离。适老化设计的突破口何在?面对日益严峻的慢性病挑战,哪些仪器能真正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守护者?家人又如何为父母挑选真正好用的产品?
目前,中国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。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:截至2023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.8亿,占总人口比例近20%。乐虎更值得关注的是,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,慢性病呈现“高发、共存”的态势,数据显示,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突破6400万,意味着每4到5位老人中,就有一位饱受其困扰。
理想中,智慧养老产品应成为老年生活的“贴心助手”,然而现实常常事与愿违。以糖尿病为例,糖尿病人需要使用血糖仪进行每日血糖监测,这是维系健康的生命线,却也常常因设备不友好、结果读取困难、操作复杂等,变成一项充满挫败感的日常“挑战”。
“孩子给买的智能血糖仪,功能是挺多,可屏幕上的字小得像蚂蚁,我等半天结果才出来,插个试纸都费劲,手抖一下就怕弄坏了......” 75岁的张奶奶道出了很多老人的心声。这绝非个例,微小模糊的显示屏、需要精细操作的试纸插入和血量控制,对于视力减退、手部颤抖或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而言,困难重重,甚至因为设计不当导致测量误差或操作失败,反而加剧了老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,技术本应赋能,在这里却成了新的“负担”。
《智慧养老家居产品通用技术要求》的出台,直击行业短板,直面老年群体痛点,其中针对适老化改造、智能化配置,提出了明确的标准。标准着重强调:
界面信息“一目了然”——要求字体清晰、高对比度显示,图标简洁易懂,信息层级扁平化;
操作体验“简单易用”——尽可能缩减操作步骤、降低操作的复杂程度;对于手持式产品或可分离成若干部分的手持产品,进行轻量化设计;
功能规划“聚焦刚需”——围绕安全监护(如跌倒检测、紧急呼叫)、健康管理(如远程交互)、生活辅助(如语音功能)等核心场景,摒弃华而不实的“伪需求”;
新规为智慧养老指明了方向,落实到具体产品上,尤其是像血糖仪这种天天要用的“健康管家”,该怎么选呢?结合新规精神和老人实际需求,以下几点是关键:
准字当头,结果可靠是根本: 血糖值准不准最重要!选择测量技术成熟、口碑好的品牌。有些血糖仪采用无导线“黄金电极专利技术”,点对点传输路径更精短,确保每一次血糖测量数值更精准稳定快速,让老人和家人都放心;
插试纸要省力:优先选“横插式”设计的血糖试纸,大握柄拿取更方便,手指不会触碰到采血口,也不易折损,大大提升一次成功的几率。
屏幕够大够清楚: 大屏幕,大数字显示清晰明了,老花眼也能轻松看清结果。最好能即插即测,不用手动调码,省心省力。
智能管理,远程照护: 带蓝牙功能,能连接手机APP或小程序就更好。这样,测量数据能自动同步,生成趋势图,还有智能提醒,即使儿女不在身边也能远程查看父母的血糖情况。除此之外,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绑定主治医生可远程分析血糖趋势,在线提供个性化控糖建议,真正实现居家监测与专业照护的无缝衔接,让健康管理多一重“云守护”。
“智慧养老的本质是以技术赋能,让老年人更有尊严地享受生活。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表示。当冰冷的科技标准融入温暖的人文关怀,当产品设计真正围绕“爸妈用着是否简单、舒心、有尊严”来展开,智慧养老才能从概念走进现实,融入老人每一天的平凡生活。为父母选一款合适的“健康管家”,拥有对健康的掌控感,乐虎正是迈向这一温暖图景的坚实一步——让健康管理不再是一种负担,而是安享晚年的一份从容与安心。